垓下之战时项羽还有10万兵马,为何只带800精锐骑兵逃亡

那么,刘邦为什么不在夜里偷偷突围呢?其原因很简,因为冒顿单于不给他机会。所以,项羽为什么能轻松逃脱就很好理解了,因为韩信给他这个机会。
韩信为什么要放去项羽呢?这招就叫引蛇出洞。试想,如果韩信用100万的大军去打韩信的10万人马是什么情况呢?结果没有悬念,楚军全军覆灭,但是汉军需要付很多大的代价。有一句话叫做“杀敌八百,自损一千”,不用说,汉军的伤亡也不会小,所以,韩信想要歼灭楚军,还需考虑成本,既然能用最小的投入去换最大的回报,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,血流成河呢!这就是韩信作为一个优秀军事家的素养。
如果韩信将项羽引到外面,也就是将他和他的军队分割开来,那么,失去主帅楚军的自然就军心涣散,不战自溃了。接下来,韩信只需派一股人马单独去追击项羽即可。于是韩信马上派出了灌婴。
项羽渡过淮水之后,灌婴率5000骑兵蜂拥而至,于是双方展开激战。项羽边战边退,当到达乌江边时,800精锐骑兵只剩下了20余骑。最终,穷途末路的项羽陷入绝望,说了一堆“天要亡我,非我不胜”的豪言壮语后拔剑自刎。
那么,项羽为何只带800精锐逃跑呢?一是和韩信的策划有关,一是与自己的设想有关。
很显然,韩信虽然故意放走项羽,但是有限度,他不可能让项羽带走太多的人马。如果项羽率全军突围,那么就等于和汉军决战,到时也就不存在韩信设计谋一说,更显不出他的高明。所以,韩信的限度就是允许项羽带一少部分人逃走,但不是全部。
反过来,对于项羽来说,他自然明白带太多的人目标太大,容易被汉军察觉的道理,所以只能带有限的人跑。至于多少人,500或是1000并没有特殊的含义,只是能冲破汉军的阻击即可。或者说,这800精锐一直就是项羽的亲兵或侍卫,对他的忠诚度最高,所以他带着放心罢了。
其实,垓下之围已经注定了项羽被灭的命运,而这个过程就掌握在韩信的手里。所以韩信要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方案,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。对于项羽来说,他可能还抱有一线希望,于是带着精挑细选一部分人出逃,殊不知这正是韩信想要的结果。所以,项羽的突围不过是走了埋葬自己的一个步骤,至于带多少人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