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茶客不知道如何鉴赏壶?28图详细为你解读!
▲鱼化龙壶
如 供春树瘿壶,据说就是借鉴古老银杏树干上的瘿结,捏塑成壶型,这是文献记载的 最早的一把“花货”。
▲春华秋实
紫砂壶传统造型 “鱼化龙壶”“竹节壶”“松竹梅壶”等都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。
2、光货
光货造型,有人称 几何造型,是根据 球形、桶形、立方、长方及其他几何造型变化而来。
▲程寿珍原作 掇球壶
光货讲究外轮廓线的组合,重视角、线、面的表现, 最容易看得出作者水平的高低。
扫码进【紫砂】交流群
【每周有知识分享】
▲四方抽角壶
其中又可分为 圆器和方器两种。“掇球壶”“仿古壶”“汉扁壶”是圆器的典型造型;“四方抽角壶”“传炉壶”是方器的典型造型。
3、筋囊货
将自然界中的 瓜棱、花瓣、云水纹等形体分为若干等分,把生动流畅 的筋线纳入精确严格的设计当中,是筋囊器的基本要求。
▲葵仿古壶
▲海棠壶
筋囊壶的俯视效果 严正精密,立面视觉 生动流畅,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。
“葵仿古壶”“合菊壶”“半菊壶”“海棠壶”等,最能体现这种风格。
4、塑器
壶艺家们在传统的花货、光货和筋囊货三种造型之外,另觅新 路, 融雕塑于茶壶之中,开创了紫砂壶的一大新门类。
▲雕塑钮紫砂壶
这类茶壶外形颇具雕塑造型的 生动活泼,但同时又有 茶壶的实用特点,这是当今紫砂艺人对紫砂 造型艺术的 开创性贡献。
二、紫砂壶的流畅度
1、整体流畅
我们常听说一把壶的气韵贯通。其实意思就是 壶的局部与身桶主体在线条衔接上的 准确和流畅程度。
▲如何看紫砂壶的型
如果镶接的位置不对,一把壶的气就会断掉。反之,壶的整体气韵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循环。这个问题,在很大程度上,是非常考验制作者手上功夫的。
2、流/把流畅
流/把的粗细变化,从 手掌端(壶把)转向 桶身再由粗到细集中到一点上 (流尖),向外喷出。
也就是我们说的“由点到面再到点”的转变。
▲程守寿掇球
这种变化,需要流把与身桶的高度细致衔接,达到 流畅通气的效果,形成气循环,方能成大器。
3、出水流畅
用这样的方式把气韵做通,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为了提握舒适,还有就是能够让 流内根部承受最大的受水压力,保证出水流畅。
▲桃夭壶
三、紫砂壶的饱满度和力度
为什么要将饱满度与力度放在一起讲,因为制作紫砂壶做到纯粹的饱满并不难,但要在饱满的同时又有充满力度的“折角”是很有难度的,这一点很考验制作者的功力。
1、线条
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。
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,不管是圆器、方器还是筋纹器,构成纯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 所有线条都是弧线。 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 圆弧线、抛物线和S线。
▲看方器的线条
以 方壶为例,构成方壶的每一根线,都是弧线。只有由 外鼓的弧线构成的整体,才能显得 更饱满,更显气度。
2、折角弧线
◆ 盖面:
好的紫砂壶的盖面拱起虚片 既有明显折角,又 圆润饱满。
▲四方传炉壶
如 四方传炉,处理手法得当,方中带圆。
◆ 壶肩:
无论壶肩的位置是上是下,重心是高是低,最首要的,就是看壶肩的部分是否饱满,有没有 充气感。壶肩到位的话,整个壶的精气神就起来了。
▲桃花泥汉扁壶
古人即便工粗,但至少在架子上,能够在壶肩上把 精神表达的十分到位。
◆ 壶腹:
紫砂壶的 收腹线也十分考验作者的功力,既不能收的太急( 重心提升),又不能打的太弯( 壶底不稳),更不能简单收式( 僵硬呆板)。
▲茄段壶
要做到纯粹的充气感并不难,但是要在充气感中加入带有 转折力度的“角”就非常不容易了。 也就是既要饱满,又要有力度。
◆ 壶颈的长度和壶口的宽度:
大亨掇球等同于 用绳子捆住了局部的气球。
▲大亨掇球壶
紫砂壶要有 饱胀、充气感。但有的时候,为了能够体现壶肩的饱满度,则需要考虑 适度缩短壶颈的长度,只有缩短壶颈,让壶肩重心得到提高后,收腹线才能有有更大空间做调整。
但是,这种方式并 不能当作唯一标准,各家有各家之特点、并无绝对标准一说,故不能一概而论。
四、紫砂壶整体的协调性
1、部件呼应
部件呼应是指一把壶上的诸多组成部件 彼此之间的联系。
在部件表达出 相同、相似、或相反的题材的前提下,壶才能组成为一个整体。
“部件呼应”必须要 遵循一定的原则,不能胡乱拼凑,更不能随意而为之。 大致上分为两种方式: 1.像形呼应;2.逆向呼应
1.像形呼应
是指一把壶的每一个部件所表述的 意思、题材、概念相同或相近。
类似的品种有很多很多,如 云肩如意、大亨掇球.........
2.逆向呼应
是指一把壶的组成部件,有规律的题材概念 相反或相逆。
比如 方/圆呼应、粗/细呼应、花/素呼应等......
2、流/把的协调性
流把的协调性即是指 流/把斜向角度、 各占虚实空间比例等均衡问题。 关于这个问题,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探讨的话题:
▲何道洪大师作品
1. 常规式——流/把斜向角度对称,流略粗,把稍细,虚实空间互补均衡
2. 改良式——也就是很多人都在尝试的方式,他们一直都在改良纯粹意义上的均衡。
例如,何道洪、吕尧臣等人的作品很多都带有“蓄势”风格。
蓄势——是指“蓄力待发而未发”,类似风格的作品,壶把所占比例很大,流只探出一部分,用厚重的身桶作为稳固的底盘和强大的支撑后盾,从后往前蓄势待发力。
▲夏语
写在最后
当然,并不是说不符合上述所说标准的紫砂壶就一定不是好壶,也有很多壶是根据设计者不经意间调整思路之后衍生出来的作品
有些壶采纳了现代式风格,流把既没有对应角度,也不存在蓄势发力,更没有气贯穿全身的概念,仅仅是表达一种纯粹的玩味或实用思路。
正所谓方非一式、圆不一象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。
扫码进【紫砂】交流群
【每周有知识分享】
晚上能喝茶吗?看这里
茶艺师的小秘诀,让你泡的茶更好喝!
高手的养壶秘方,简单却很有用
7大长寿行为,喝茶排第四,排第一的是它!
不懂紫砂壶的人怎么看壶?
▼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