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苕萝卜”大战全员鄂人:在不守规矩的城市成了唯一守规矩的无人驾驶车

365bet主页器 时间: 2025-10-03 04:13:42 作者: admin 查阅次数: 886 公众评价: 328
“苕萝卜”大战全员鄂人:在不守规矩的城市成了唯一守规矩的无人驾驶车

在武汉街头,你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,一方头顶激光雷达,严格遵守交规的无人驾驶出租车“萝卜快跑”,被武汉人亲切的称呼为“芍萝卜”,另一方是被遵守交规的萝卜快跑堵着的武汉老司机,以“变道不打灯、黄灯当绿灯行”著称的“全员鄂人”。

“芍萝卜”(萝卜快跑)是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,凭借低价、守规矩和科技感,成了市民口中的“网红车”,却也因为龟速、堵路和死板被疯狂吐槽。芍萝卜大战全员鄂人谁输谁赢?

一、“苕萝卜”的规矩:宁可堵路、绝不越线

“绿灯亮了它不动,高架快道它龟速,堵在公交前头像块铁疙瘩!”这是武汉市民对芍萝卜最直观的吐槽。数据显示无人车单日接管次数高达四五十次,其中超60%的投诉集中在“无故停车”和“龟速占道”上。

安全第一的代价

萝卜快跑的算法逻辑是绝对的“守规矩派”:礼让行人必须彻底,变道前需反复确认,遇到复杂路况宁可停车等待。这种保守策略在武汉司机眼里成了“死板”。——早高峰时,常会出现一种情况,“芍萝卜”检测到前方疑似障碍物,一脚急刹,导致后方车辆连环急停,5分钟的路硬生生能堵20分钟。

市民怒斥:这不是无人驾驶,而是人工智障!

数据背后的“安全执念”

尽管争议不断,萝卜快跑的安全数据却足够两眼——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/14,累计1亿公里零重大伤亡事故,每辆车还配备了500万元保险。百度甚至宣称其安全性“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。但市民不买账:安全?堵在路上迟到扣钱算不算安全事故?

二、马路江湖、适者生存

武汉司机的驾驶哲学是“见缝插针”:实线变道、黄灯冲刺、机非混行如家常便饭。一名网约车司机直言:在武汉开车,规矩太多根本跑不动。

人机大战的经济学

·成本碾压:无人车10公里仅需7元,堪比公交价格,靠的是零人力成本(无司机工资)和第六代车型20万元的低采购价。

·效率困境:无人车日均20单虽追平出租车,但保守驾驶导致高峰时段“越跑越堵”,反而拉低整体路网效率。

·司机焦虑:尽管目前萝卜快跑仅站武汉网约车市场1%的份额,但24小时接单、永不疲劳的特性,让司机们嗅到了危机:他不用交社保,我们怎么拼?

三、政策与民生的平衡

武汉政府的态度暧昧而谨慎:一方面将萝卜快跑视为“自动驾驶第一城”的招牌,给予测试牌照和政策支持;另一方面又频频约谈企业,要求优化系统,缓解拥堵。

政策的“钢丝绳”

1、萝卜快跑拥有无人驾驶资质,即使堵路也只需“深表歉意”。无需像人类司机一样扣分罚款。

2、就业红线:政府明确要求投放规模,避免冲击现有出租车、网约车行业,毕竟武汉有近3万名网约车司机,背后是数万个家庭的生计。

四、苕萝卜VS全员鄂人:谁改造谁?

技术进化:百度计划2025年在武汉部署1000辆无人驾驶车,并通过车队协同算法优化通行效率。

司机转型:有网约车司机开始学习无人车的“规矩”:“以前我们绕路加价,现在乘客用脚投票,不守规矩真会被淘汰!”

城市重塑:无人驾驶车的存在倒逼交通管理升级。网友调侃:要是“苕萝卜”能教会武汉人礼让行人,该给它发个“城市治理奖!”

武汉的“芍萝卜”现象,是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最生动的样本,它撕开了技术理想与市井现实的裂痕,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出行的必然趋势——无人车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司机,但会倒逼整个行业走向更安全,更高效的城市秩序,最后,用一句话来总结:你可以骂它“苕”,但早晚有一天,我们会习惯它的规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联

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