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来人真心话:后妈对孩子的“恶意”来自哪?不是分钱是“分爱”

每次想到这点,她甚至有些嫉妒那个前妻,连带着也会揣摩孩子的行为,产生了“恶意”。“儿子或许根本不喜欢我吧?人家有亲妈”。
这么想着,菲菲越来越难以自拔,甚至一度抑郁,后来终究难过心结,一拍两散。
分析:后妈对孩子的恶意来自哪里?并不全是因“利益”
在很多人的想象中,后妈之所以对孩子有恶意,是因为和孩子抢利益。其实很多再婚家庭都是普通老百姓,并不涉及“豪门”恩怨,也没那么庞大的财产要瓜分。
很多时候,不是因为“分钱”,而是因为“分爱”!以下3个原因在作祟。
1)可能源于家族对后妈的差别对待
对于前妻留下的孩子,亲戚朋友都比较关照,觉得孩子比较可怜,亲妈不在身边了,要好好对他。因此对这个孩子可能会格外关爱,让后妈感到心里失衡。
还有的老人始终认为孩子、妈妈和爸爸要在一起,后妈都是婚姻的破坏者,这种想法是片面的,对后来者也很不公平,时间长了,后妈可能因此对孩子产生了恶意。
2)有些是女性的嫉妒心理在作怪
尽管知道丈夫有过一段婚姻,可是每次看到继子这个“爱的结晶”,加上丈夫有些事情处理不好,有的还和前妻藕断丝连,难免怒火中烧,嫉妒丈夫和前妻的过去。
每次看到孩子,似乎总能脑补出一些过去的画面,所以就对孩子满怀恶意,难以自拔。
3)社会舆论起到了“推波助澜”的作用
在社会舆论的作用下,比如案例中的菲菲,亲人一直和她说“后妈里外不是人”,对他再好也没用,在这种氛围下,干脆破罐子破摔,与其吃力不讨好,不如不管不问。
再婚家庭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?
育儿先育己,再婚家庭的感触会更深。在处理亲子关系前,先处理好爸爸妈妈的婚姻关系比较好。离婚了就不要藕断丝连,大人的问题不要牵扯到孩子。
选择再婚,就要爱现在的妻子,并且明确地和孩子说明,“爸爸爱过妈妈,在很久以前”,给妻子一个明确的信号,我们共同来守护现在的家。
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,对所有的孩子应该一视同仁,帮理不帮亲,谁对听谁的,不偏袒孩子,也不偏心。妈妈要让继子女感受到无差别的爱,不要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。
而对新生的宝宝,也要从小严格教育,注重和哥哥姐姐的感情培养,不娇纵孩子。
糖妈心里话:
不要把前段婚姻里的坎带到这次婚姻里,后妈并不是一个贬义词,想要再婚家庭更和谐,责任不全在后妈,丈夫的支持,家族的认可也很重要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,后妈能够真心待孩子,付出总有回报!
【今日话题】
你认为后妈能对所有的孩子都好吗?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